草圣是指那位書法家
草圣是指張芝,張旭,懷素。草圣是指在草書技法上最高水平的人。東漢張芝最早被稱為草圣,而在古代書法史上,被公認為“草圣”的代表人物只有唐代張旭和懷素,他們的存世墨跡十分罕見,被譽為國寶級的稀世珍品!
張芝簡介:
張芝獲得“草圣”的殊榮絕非偶然,這同他的處世哲學和治學態度有密切關系,他的出身、他的淡泊名利、他的書法藝術精神都將他推上了中國書法藝術的高峰。
張芝的爺爺張享曾任過漢陽太守。張芝的父親張奐更是聲名顯赫,官至護匈奴中郎將,度遼將軍、大司農等,屢立功勛。張芝的母親是富家閨秀,淑慧賢良,張芝就在這樣一個家庭里長大成人。
![]()
張芝雖出身宦門,而無紈绔氣,勤奮好學,潛心書法,當朝太尉認為他將來不是文宗,就是將表,屢次征召他出來做官,皆嚴辭拒絕。張芝“有道”而受到朝廷賞識,下詔求賢,令其作官,而他卻不屑一顧,甘作布衣,這種不貪高官厚祿潔身自愛的思想境界,令人欽佩。
張芝潛心研究書法,尤好草書,將崔杜筆法,爛熟于心,擺脫舊俗,獨創一體,轉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體勢,一筆所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字跡氣脈貫通,隔行不斷。古人謂之:“一筆飛白”,開書法之一代新天地。歷代書法大家譽稱張芝草書為“一筆書”,尊稱張芝為“草圣”。
張旭簡介:
張旭是中國唐朝中期知名書法家,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傳世書跡有《肚痛帖》、《古詩四帖》等。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當時人們只要得到他的片紙支字,都視若珍品,世襲真藏。
張旭勤于觀察客觀事物,善于將客觀的自然物象與個人的主觀情感結合起來,既繼承傳統,又勇于創新,在繼承前人書法成就并加以創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藝術在盛唐時期達到了一個高峰。
據史籍記載,張旭書法風格最突出的特點是“狂逸”。一方面,張旭的這種狂逸表現在書寫狀態上,生性嗜酒的特點進一步使得張旭在生活狀態上與書圣王羲之有不謀而合的精神取向。另一方面,張旭這種狂逸表現在書法作品的表現力上,他的草書升華到了用抽象的點畫來表達內心情感的高度藝術境界。
懷素簡介:
懷素之所以在草書、尤其在大草狂草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彪炳千古而不衰,決非偶然現象,而是有其深刻的時代背景、社會因素、文化淵源、性格原因等等內在原因,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懷素自幼對書法懷有濃厚興趣,經禪之余,勤學書法。因為無錢買紙練字,他就在寺旁空地種下許多芭蕉,以蕉葉代紙練字,故名其庵為“綠天庵”。經長期勤學精研,禿筆成堆,埋于山下,名日“筆家”。旁有小池,常洗硯水而變黑,名為“墨池”。
懷素一生嗜酒如命,一日九酒,“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癲狂”,醉意狂態成為他情感的趨動力,支配著他的藝術行為??駚磔p世界,醉里得真如。如癡如醉使他獲得下意識的書寫沖動,高度亢奮使他得心應手,正是酒后須臾掃盡千百張,于恍惚朦朧中進入創作的最佳狀態,出現神來之筆,意外之趣。
懷素的草書如疾風驟雨般肆意恣虐,亦如飛沙流石般率意癲狂,筆法勁瘦有力卻又在無時無刻中充滿變化,在法度自然中又是嚴謹簡練。北京大學教授李志敏稱其草書為:“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
書仙是指哪位書法家
吳道壹
“書仙是吳道壹。吳道壹,北齊時候的一位大德高僧,又稱“東嶺僧”,出于東山法門,云游四海,點撥傳法,給人指點迷津。稱他為書仙,源于他在亞圣孟子故里鄒城四山摩崖刻經上的榜書,字大如斗,圓筆為主,間以方筆,沉著而飄逸,開張而靜穆,筆法遒勁,力道有如神助,大乘氣象躍然壁上,開一化新域。”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