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羊都是母羊今年剛下的崽兒,長得挺壯實的。到了年底,他又能進賬一筆錢。還是共產黨的政策好啊。”7月5日晚,惠風和暢,在一盞盞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捐贈的太陽能路燈的照耀下,走進正陽縣熊寨鎮王樓村陳寨村民組脫貧戶陳德全的家中,滿臉幸福的陳德全還不忘在入睡前到他的羊圈里再照料他喂養的數十頭羊。

當初,在走訪中了解到“摘帽”不久的陳德全有想養殖的想法,在家鄉王樓村創業成功的“愛心黨員”正陽縣人大代表楊海華和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駐村第一書記、王樓村兩委干部一合計,覺得要為陳德全謀劃一個“萬全之策”,就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之前飼養過山羊的陳德全進行“再創業”。在交通銀行河南省分行駐村工作隊、王樓村兩委和楊海華的支持下,人老心不老的陳德全購買了幾只羊和草料,用楊海華創建的春威門業有限公司提供的鋼材、邊角料等迅速搭建好了羊棚,騎著三輪車收割大量青草后和秸稈、飼料等一起配制好草料,及時維護好羊圈的衛生,待羊娃數量增多了又在楊海華的助力下迅速擴大養殖場地,奮力開啟了“夕陽紅”的創業路。
看到陳德全的“致富大門”已打開,經常走訪的楊海華、劉闖、省交行領導等人很欣慰。他們經常性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走訪慰問等活動,對脫貧戶陳德全夫婦開展好了“精準幫扶”活動,并且是一如既往地給予政策支持、節假日慰問,還為其翻新居住的房屋、開車帶其到縣城看病,不圖回報,默默奉獻,確實讓陳德全的家里生活“更上一層樓”,更讓黨的光輝形象在廣袤的鄉村地區閃閃發光。

像陳德全通過精準幫扶來發家致富的例子,正陽縣還有不少。在新阮店鄉萬馬村的蔬菜種植大棚基地,通過村支書馬建喜的推薦,一些脫貧戶成功實現務工就業,也成了活輕事兒少、月月領工資的上班族;在彭橋鄉小趙村的金銀花種植基地,種植戶黃娟常年聘請當地的脫貧戶、老年人來她的基地里務工,及時發放工資,還對踏實肯干、表現突出的員工進行“額外獎勵”,更收獲了一大批的粉絲;在熊寨鎮王樓村的番順產業園,脫貧戶劉新春不僅承包種植大棚,還常年聘用當地脫貧戶來大棚務工,手把手教,直至其成為熟練、麻利的種植大棚技術工人;在陡溝鎮代灣村的小黃姜種植基地,“村黨支部+合作社+脫貧戶+企業”為主的發展模式讓不少農民群眾嘗到了特色種植帶來的甜頭,不僅給了不少在家鄉種植的脫貧戶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撐,還讓小黃姜、時令蔬菜走向全國各地;在袁寨鎮的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一些脫貧戶在農忙時節開車把回收的一車車秸稈轉賣給公司,到了農閑季節又到公司的廠區內從事秸稈加工,搖身一變成了“藍領”;在油坊店鄉趙店村,村支書王富業經常聘用脫貧戶到他的幾個種植大棚里工作,還和附近的翡翠山莊進行合作,邀請旅游團組團一日游、品嘗特色美食、采摘新鮮果蔬,給不少群眾帶來了家門口致富的機遇……
幫扶要精準,授人得給“漁”。近年,在各級的大力支持下,正陽縣各鄉鎮、街道堅決落實政策,層層壓實責任,精準發力,因人制宜,努力探索出了一條精準幫扶、精準助力的好路子,讓一個個逐漸打開的幸福致富之門接納了越來越多在家門口成功創業、就業的農民群眾,用一條條日益強大起來的特色產業鏈兌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承諾,哪怕行程千萬里,初心依然不改,功績將永載史冊。(韓留收 邢艷紅 滕敬豪)
關鍵詞: 正陽縣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