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濃情,粽葉飄香,粽子是每年端午節必吃的食物。近些年來粽子的品種可謂是“百花齊放”,有咸蛋黃肉粽、蟹黃粽、臘肉粽、香菇干貝肉粽、赤豆粽、棗泥粽、豆沙粽、板栗粽、百果粽、蜜棗粽等。
由于各地的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咱們北方的粽子,以北京粽子為代表,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以糯米為主料,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也采用果脯為餡,蘸白糖或紅糖食用,別具風味。
(資料圖片)
南方粽子以廣東粽子為代表,有金字塔型、條形與三角錐形等,原料主要是糯米、五花肉和綠豆,有的還會加入咸蛋黃、冬菇、蝦米、瑤柱、栗子、花生等調配為餡,口味咸鮮香,風味更佳。
不管粽子口感、形狀、名稱怎么變,粽子都是以糯米為主,糯米的血糖生成指數(GI)為87(大米飯GI為83),屬于高GI食物。
甜粽中常有含糖量高的紅棗、豆沙等,更容易促使血糖飆升;咸粽子往往使用五花肉、咸肉、咸蛋黃和豬油,口味雖好,含有豐富的油脂,都是高GI值食物。
因此,要小份量食用。
注意:糖尿病人需要在血糖的控制好的情況下(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血糖 < 10.0 mmol/L、糖化血紅蛋白 <7.0%),少量食用。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指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與相當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體內血糖反應水平的百分比值,反映食物與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數定為100。血糖生成指數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70為高GI食物;55-70為中GI食物;<55為低GI食物。
一般1個100g的糯米粽子的能量大約是1000千焦左右,而1碗100g的米飯能量在700千焦左右,所以吃掉一個100g糯米粽子的能量,就相當于吃了1碗多米飯的能量。(見下圖)
所以,吃之前看看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這樣可以提醒自己少吃點。
建議家人在一起分享時,可將每種口味的粽子切成小塊,分著吃,即可品嘗多種口味,又可食不過量。
市場上真空包裝的粽子,保質期一般不超過3個月,吃前認真看看保質期,如果過了保質期應不要再食用。
★如果是自制的粽子未經過真空處理,保質期很短,最好及時吃掉。吃不完的粽子一定要儲存在冰箱里,最好在3-5天內食用完畢,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徹底再加熱,以消除儲存時增殖的微生物。
★如果發現已變質,應棄去,因為一些微生物產生的毒素靠加熱是消除不了的。
吃粽子的時候建議大家小口進食,充分咀嚼,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要細嚼慢咽,適當延長咀嚼時間,以免吞咽過大的食塊而引起食道梗阻。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