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職責:
1、教研組長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骨干,應按校長一學期工作意見,在教務處領導下,組織本組教師積極開展活動。
2、組織本組教師學習黨的教育方針、路線、政策和上級有關教育、教學文件,及時向學校匯報教師教學思想工作情況。
3、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制定本組的教研教改活動計劃,指導教師制訂教學進度計劃,經教務處審查后執行,并做好督查工作。
4、組織教師學習鉆研大綱、教材和新課標,讓教師明確大綱、教材和新課標的基本要求及其邏輯關系,指導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闖出一條真正減輕學生負擔的新路子。
5、在個人備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了解分析各年級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研究改進教學方法,總結經驗,積極推廣。
6、組織教研組的教學觀摩活動、聽課評課,互相交流,總結經驗。

活動記錄:
活動時間:2月26日
活動地點:錄播室
出席對象:
馬燕紅、施文俊、朱逸函、陳洲、潘文琦、王菲、沈冰騫、時海燕、陳茜、王曉雯、胡慧瑩、楊征、嚴莉、崔紅
活動內容:一、學習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
二、制定綜合學科教研組計劃
活動過程:
一、學習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
具體工作:
(一)深入開展市教委“基于課標的教學與評價”工作
1.實施貫徹學校2020年課程計劃
2.領會落實市教委文件精神
3.教導處加強教學流程管理
4.進一步規范實施“等第制”評價
5.科學合理設計布置作業
(二)加強區教育局“創智課堂”的研究與實踐
1.“創智指數”調研情況
2.進一步以“創智課堂”理念為引領
3.積極踐行我校 “創智課堂”的研究課題
4.學習用好教學工具用書
5.師徒帶教工作
(三)優化我校“校本研訓”的過程與方法
1.繼續加強校本研訓的“專題教研”建設
2.開展“教學研究月”活動
(1)系列活動之一:優秀教學敘事交流(骨干教師)
(2)系列活動之二:主題片段課展示(教學新秀)
(3)系列活動之三:“創智課堂”主題研究課(成長期教師)
(4)系列活動之四:師徒帶教成長展示活動(三年內新教師)。
(5)系列活動之五:基本功大賽(青年教師說課比賽)
3.繼續完善校本練習題庫
4.提升命題能力的實踐研究
5.線上線下有機融合
二、制定綜合學科教研組計劃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學校工作計劃及教導處工作計劃,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材為載體,探求實施課標的新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抓好校本教研,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性地開展綜合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夯實學科教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增強社會責任感、課堂教學效能感,爭創教研組特色。
二、工作重點
1、開展“基于課程標準,關注學習經歷,提升思維品質”創智課堂教學研究,圍繞教研組研修子課題,積極探索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2、各學科根據大組工作計劃,制定好學科工作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力求資源利用合理化、成果最大化。
3、組織好組內教師進行骨干教師展示課、教學新秀研討課、成長期教師交流課、職初期教師邀請課展示,開展好組內聽課評課研討活動。
4、加強命題研究、課題申報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力度,提高撰寫論文或案例的能力,落筆于紙。
5、體育學科組建好啦啦操、空手道、乒乓球等社團,夯實常規訓練,積極參加各級各類體育項目的比賽,開展好校“兩跳一踢”比賽。
6、音樂學科組織學生參加區第三十五屆學生藝術節比賽,挖掘校內藝術有特長的學生,加強校舞蹈隊與合唱隊的訓練。
7、科學與技術學科利用多種類型的活動,鍛煉學生手腦并用的實踐操作能力,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
8、信息科技學科充分利用教學軟件,讓學生多上機,多創新,體現學科特色,著重特長生的培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比賽。
9、加強衛生知識的教育,對于個人衛生習慣、眼保健操、食品安全、傳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知識做到推廣與普及,促進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主要措施
1、優化備課,深耕課堂。
著眼于“三維”目標的全面落實,備課研究做到心中有書,體現“備課的軌跡、修改的痕跡、成長的足跡”。鼓勵更多的教師備個性化教案,個人備課必須認真鉆研教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練習設計與輔導。力爭做到目標有效、環節有效、活動有效、指導有效、訓練有效。真正體現“課外鉆的深,課內教的淺”。積極改善師生教與學的關系,課堂充分體現“民主化、情景化、問題化、生活化、結構化、激勵化”。要求教齡5年以內的青年教師備詳案,其余教師注重兩度修改與課后反思,每位教師每月撰寫教學反思。
2、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營造和諧共進氛圍。
全組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把學習作為內需,通過個體悟學、專家導學、骨干輔學和群體互學的方式,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平時,養成多看書,看好書的習慣,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參加校內外的教學觀摩與講座活動。結合各學科的特點,切實實施課改,加強集體研討,善于發揮集體的力量,探討教法、交流經驗。教研組實行定期集中研討制度,及時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教研組活動應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重點,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標,聯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撰寫學習體會,形成人人寫教學隨筆,人人上教研課,人人參與評課的氛圍,從而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提高。
3、青藍攜手,助力成長。
本教研組青年教師比例高,年輕總有不夠完善的地方,教研大組要以“促進認同、加快融入”為主要策略,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通名師帶教、專家輔導、師徒結對、團隊帶教、同伴共研等多種培養途徑,通過邀請課、匯報課、基本功考核、青年教師風采展示等多種研修方式,為青年教師提升專業能力,達成“優+”目標保駕護航。青年教師則需樹立正確的觀念,能客觀評價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善于傾聽意見與建議,取長補短,樂于學習,迅速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同時,成熟型教師也有必要在專業上繼續努力,吐故納新,保持自身教學特色的同時,也能汲取年輕人有益的做法。
4、提升信息技術能力,探索有效教學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是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方式,將其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科學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我們可嘗試運用新型的教學設備,信息化的評價手段,打造既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又滿足學生個性學習的需求的“互聯網+教育”課堂。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創智點”,以小學“創智課堂”教學評價量表為指南,指導并強化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中的“創智”元素,以“課堂教學中的創智元素”為主題,組織開展組內的教學研討活動。通過教研組的智慧碰撞,我們能在行動中聚力,在反思中匯智,結合信息技術進一步探索教學內容的科學安排,教學目標的合理設定,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學習活動的有效設計,學習評價的激勵機制等方面的有效舉措,提高教學基本功,并將課改與現代課堂教學的實施有機結合,努力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
5、豐富拓展課程,提升學習興趣。
興趣小組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以生為本“教育思想,培養學生個性特長的一項重要舉措,對拓展學生實踐空間有著重要的作用。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特長,組織學生開展興趣小組活動,保證每周活動時間。各科教師要在開學兩周內完成小組組建、落實小組活動計劃,做到責任到人、團結協作,達到人人有小組,科科有抓手,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目的,在全校形成一個濃郁的文化藝術氛圍,為各級各類比賽培養人才。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