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說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1、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擴大,需要一種相對于“雅文化”更大眾的“俗文化”。
2、唐代的傳奇、宋代的話本、元代戲曲的劇本都為小說的成熟提供了文學素材和文學形式。
3、從社會發展來看,明清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總結和衰弱期,對傳統社會文化的反思使這一時期的小說蘊含了一種新的價值觀。

明清小說四部長篇名著及作者
1、《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勛托名說,宋人說等。
介紹:《水滸傳》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2、《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羅貫中(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著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云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紹:《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后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
3、《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他生于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西游記》作者也存在一定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作者為吳承恩。
介紹:西游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
4、《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等
作者:曹雪芹、高鶚
介紹:《紅樓夢》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