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建于明代,稱作“庫庫和屯”。明萬歷十六年(1588年)定名為“歸化”。新中國成立后,恢復了呼和浩特(即“庫庫和屯”的異譯)的名稱。
蒙古文字是如何發展的?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13世紀初,蒙古族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創制了自己的文字。元世祖忽必烈命西藏喇嘛八思巴創制蒙古新字,俗稱“八思巴字”,是根據藏文加以變化創制而成。元朝時是“國字”,元亡以后基本不再使用。14世紀初,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最初的蒙古文字進行了改革,成為至今通用的﹑規范化的蒙古文字。新疆的蒙古族使用衛拉特方言。17世紀中,札雅•班第達對通用的蒙古文字稍加改變,使衛拉特語音得以準確表達出來,被稱為“托忒•必扯克”(意為精確的文字),這種文字被稱為“陶德”(托忒)蒙古文。
關鍵詞: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自治區地理特征 蒙古族分布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