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萬人看問天發射
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后,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在文昌發射場外的海灘上,數萬人聞訊早早趕來見證中國航天再次奔赴星辰大海的這一征程。有的是文昌或者海南本地人,有的則是從天南海北專程到場的熱情航天迷,希望近距離感受火箭點火發射那一刻的震撼。
央視介紹,淇水灣沙灘是頗受打卡歡迎的“最美發射觀測點”。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神十四三位航天員在太空看問天發射,激動得鼓掌滿臉笑容。按計劃,問天實驗艙將按照預定程序與核心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進入問天實驗艙開展工作。
問天實驗艙“坐沙發”沖擊力降低九成左右
記者觀察發現,艙箭分離后,在“乘客”的尾部,有兩條圓形的框架,就好像實驗艙坐在了什么東西上。據火箭院設計人員介紹,這是為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造任務特地設計的一個大“沙發”。靠著這個大“沙發”,“乘客”和火箭分離時更加舒適、安全。
為什么要專門設計這么一個大“沙發”?據了解,“乘客”被火箭送到預定位置后,就要與火箭分離,也就是“到站下車”。
火箭院產品化副主任設計師孫璟介紹,以往,我國衛星、飛船等航天器在分離時,通常采用包帶分離或點式分離裝置。像空間站艙段這類“乘客”具有大、高、重等特點,包帶無法固定住這種龐然大物。點式分離在規模較大的應用中,可靠性會有所降低。
為了讓空間站艙段能夠安全“下車”,研制團隊經過近10年的努力,研制了一項新的艙箭分離裝置,既能“綁”得住大直徑的空間站艙段,又能快速、可靠、無污染分離。
但在做分離試驗時,研制團隊發現新型分離裝置對分離面的瞬間沖擊高達30000G。這相當于重量1噸的汽車以每小時100千米的速度撞向墻面時所產生的沖擊力,足以讓車和墻瞬間“粉身碎骨”。
孫璟說,空間站艙段有許多陶瓷、光學器件,對沖擊的感受尤為敏感,就像嬰兒一樣嬌嫩。這種量級的沖擊,會讓“乘客”乘坐“不舒服”,還有可能損壞較脆的零部件。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