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網財經10月25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9.8%,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且正朝重度老齡化社會邁進,中老年人群將成為社會主流人群。當衰老來臨,身體機能退化,免疫力降低,各種疾病問題也接踵而至。例如膽道癌,就高發于60-70歲人群,但因其早期癥狀隱匿,高危人群缺少篩查意識,容易被大眾忽視,等到身體出現明顯癥狀,已是中晚期。
重陽節來臨,天氣逐漸變涼,人們的飲食偏好也趨向于火鍋等高油高脂食物。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士和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天印山醫院院長秦叔逵教授在此提醒,過多地進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飲酒過多,必將顯著地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刺激膽囊收縮,可能會引發膽道疾病,給機體健康埋下隱患。
膽道癌是一組具有高度異質性和預后不良的惡性腫瘤,包括壺腹癌、膽囊癌、肝門膽管癌、肝外膽管癌和肝內膽管癌。膽道腫瘤發病率位居全球消化道腫瘤第6位,約占所有消化系腫瘤的3%,我國膽道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膽道癌常見于60-70歲人群,但是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膽結石、膽管炎等疾病的發病日趨年輕化,膽道癌的發病也呈現年輕化發展;而吸煙、酗酒、肥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和膽結石以及肝吸蟲感染等因素都可能誘發促進膽道癌。
膽道癌具有侵襲性強、惡性程度高,治療棘手和預后差的特點。其中位總生存期(OS)僅約為11-12個月,而5年生存率因不同階段而異,肝內膽管癌為9%-25%,肝外膽管癌為10%-15%,膽囊癌則為15%-35%。膽道癌早期往往沒有特征性表現,當臨床癥狀明顯時,大多數病人已經達到了中晚期。首選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根治性切除術,但不幸的是,大多數病人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僅一小部分病例可以切除。
秦叔逵教授指出,由于癌組織生長和壓迫,可以引起膽管阻塞,形成梗阻,導致膽汁無法流入腸道,反流入血液,從而表現為嚴重黃疸,包括眼睛鞏膜和皮膚明顯黃染,小便發黃,還可能伴有右上腹疼痛不適,發熱等;嚴重時影響消化功能,可導致消化不良,造成食欲減退、營養不良等情況。他建議,病人如果無端出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膽道癌的其他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和藥物治療等。既往,常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后配合系統化療及放療,以鞏固和提高手術療效,然而臨床療效并不理想。如上所述,晚期病人難以活過一年,2年生存率僅有10%。因此晚期膽道癌患者的治療,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如今,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對膽道癌的深入研究,膽道癌治療上取得全新的進展與突破。樊嘉院士表示,采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單抗聯合系統化療的方案研究獲得成功,打破了膽道癌長達十年的治療僵局,顯著地提高了患者的總生存期,具備良好的應用前景,為膽道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期待該創新療法能夠積極推廣應用,造福我國膽道癌患者,為他們帶來更多的臨床獲益。”
與此同時,樊嘉院士還強調,守護膽道健康既在治也在防,必須防治兩手抓、兩不誤,才能更好地守護生命健康。“預防膽道癌,應該保持飲食均衡和規律作息,同時,要控制體重、避免暴飲暴食、限酒戒煙,避免慢性感染、定期體檢,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