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后妃的等級待遇
1、等級和人數
清代后妃的等級分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八級。其中,清代對皇帝老婆數量有含糊其辭的規定:皇后一人,皇貴妃二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而這其中給皇帝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間,因為嬪以下的貴人、常在、答應,都沒有具體的名額限制,這樣皇帝就可以盡情擴軍!
2、待遇
清代后妃的等級的不同,其享受的待遇,月銀、服飾、伙食標準、服務人員數額、居住環境,還有儀仗的規模等等,都有所不同。其中皇后每年的津貼是一千兩白銀,配宮女10名;皇貴妃每年八百兩銀子,配八名宮女;貴妃每年六百兩,八名宮女;妃每年三百兩,六名宮女;嬪每年二百兩,六名宮女;貴人每年一百兩,四名宮女;常在每年五十兩,二名宮女;答應三十兩,二名宮女。
3、太監人數
清代后妃的等級待遇,在太監數量分配上也有明文規定。其中,皇后身邊有七品大首領太監1名,普通太監12名;皇貴妃、貴妃、妃、嬪均有八品首領太監2名、普通太監12名;貴人有普通太監4名,常在有普通太監3名,答應有普通太監1名。如果兩位妃同住一宮,那就在原額基礎上再增加8名太監,如果兩位嬪同住一宮,那就增加4名。
小結:對于皇帝而言,皇后是正妻,皇貴妃、貴妃、妃、嬪是妾室,嬪之下的貴人、常在、答應相當于通房丫頭,所以從“貴人”晉升為“嬪”,是后宮最大的轉變,這點從清代后妃的等級待遇可以明顯看出。成為了“嬪”,就成為了“一宮之主”,也擁有子女撫養權,這也是為什么清廷劇中后宮女人喜歡爭斗的原因,畢竟“嬪”以上都是有數量限制的,只有死一個,后面才有機會上一個!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